你的位置:重庆时时彩官网360 > 新闻动态 >

唐将常何:本是李建成部下,玄武门之变时,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唐朝是在隋朝之后,历史上又一个统一了中原的大王朝,那时候,它的经济和政治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公元626年,也就是大唐建国后的第八个年头,出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事儿对大唐的历史影响深远,还造就了一位名留千古的皇帝。

这件事说的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事件。

6月4日一大早,李世民把自己的亲兄弟给杀了,后来他就成了人们口中的唐太宗。

唐太宗让大唐迎来了“路上没人捡遗失物,夜里不用关大门”的贞观盛世,给盛唐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不过,好多学者对玄武门之变为啥能成功感到不解。这场事变里疑点太多,历史记录也把好多细节说得不清不楚。

不过,通过研究甘肃敦煌藏经洞里的那些文献资料,人们发现了一个叫做《常何墓碑》的碑文抄本,它里面讲了很多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事情,还让人们注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他就是那个常何,可奇怪的是,在很多讲唐朝历史的书里,关于他的描述少得可怜。不过,当人们慢慢研究起碑文的内容后,才发现原来常何在唐朝刚开始那会儿,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常何的经历跨越了隋唐两个朝代。隋朝快完的时候,因为隋炀帝太残暴,好多有抱负的人都站出来反抗,自己称帝,常何的老家汴州这种情况特别多。

常何这人性格挺像江湖上的好汉,而且他又特别勇猛善斗,所以在当地也算是个小有名声的人物。

在残忍的统治者掌权时,常何挺身而出,成了起义队伍里的一个小头目,跟着他一起干的人也挺多。

不过,当地起义的队伍越来越多,里面也有不少特别厉害的队伍冒了出来。后来,常何就加入了翟让带的瓦岗军。这样一来,常何就成了李密手下的一个大将,李密对他很看重,非常重用他。

可是没过多久,瓦岗军在打仗时就被王世充带的人马给打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渊在长安接替了隋朝皇帝,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唐朝。而瓦岗军呢,他们之前吃了大败仗,现在得做个艰难的选择。

那时候的唐朝特别需要李密带领的瓦岗军作为保护伞,好让他们的势力能继续壮大。

这时候,常何又一次站了出来,他瞧出了老百姓的心思,就一个劲儿地劝李密投靠唐朝。

这个行为可以说是帮了唐高祖一个大忙,所以那段时间,唐高祖也特别器重常何。

人的脑袋里想的事儿,有时候真的会对人的一辈子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特别是在这种到处都在打仗的混乱时期。

那时候,唐高祖不仅没收回李密给常何的官职,还给了他一个有权有势的新职位,叫做“清义府骠骑将军”。

李密虽然向唐朝投了诚,但做了这么多年头头的人哪会轻易死心塌地,而唐高祖呢,对这位手握实权的地方大佬也自然心存疑虑。

没想到,没过多久,李密就瞅准时机,溜出了唐军,打算东山再起,自己单干。

在这个过程中,常何多次跟李密说,按照他的看法,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这时候如果单干,肯定会被消灭。但李密没听常何的劝告,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带着人给打败了。

后来,在投降的过程中虽然碰到了一些小麻烦,不过常何靠着自己的睿智和本事,最终还是在唐朝军队里站稳了脚跟。

这里面有好几场战斗,不仅让常何日后地位稳固,还让他有机会结识了唐高祖的几个儿子,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悄悄铺好了路。

李密被杀后不久,窦建德就把李密原本控制的山东地区收入囊中,自己当上了王。这样一来,常何也有了施展才华、建立功劳的好机会。

那时候,王世充也在洛阳自己当上了皇帝,建起了他的王朝。这样一来,三方争夺天下的局面就慢慢形成了。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争斗肯定会没完没了。

在那时候,李世民接到命令去洛阳打败王世充,常何也加入了他的队伍。王世充的势力虽然比不上唐朝那么强大,但他的实力还是挺吓人的。而且,那时候窦建德也在旁边瞪大眼睛,瞅准机会想捡个便宜呢。

王世充当然不甘心等着被打败,他给窦建德发了信息,想跟他联手把唐军赶走。可没想到的是,窦建德并没有使出全力来对抗唐军。

这场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而且也让李世民注意到了常何这个人。

常何向来既勇敢又聪明,他就像一块金子,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发光。这次战斗就成了常何的舞台,他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李世民的赏识。

不过事情还没到此为止。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野火燎原烧不尽,春风一吹草又新”。窦建德虽然败了,但他的手下们并没放弃想自个儿当王的念头。刘黑闼以前是给窦建德打工的大将,他瞅准时机,把窦建德那帮人又聚到一块儿,自个儿也重新拉起了一支队伍。

这次出任务的是李建成。碑文上有过这样的记载:

他跟着隐太子一起去把河北的战乱给平息了。

李建成被人们称为隐太子,由此可知,常何以前曾是李建成的部下将领,这次出征,常何也是跟随在列的。

这场战斗的结果对李建成至关重要,他对此特别上心。

有了魏征和常何的帮忙,李建成的部队打败了刘黑闼,有趣的是,刘黑闼最后竟是被自己队伍里的人抓住,送给了李建成。

在这次战斗中,李建成成功吸引了很多山东豪杰的支持,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亲自带兵去打败刘黑闼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建成和李世民两边的势力越来越大,太子和秦王之间的争斗也变得越发白热化。

两人之间肯定会有一场激烈的争斗,但谁都不知道会以何种形式爆发。这股暗流就这样一直在朝廷里涌动。

最终,李世民选择用偷袭的办法来解决和哥哥之间的争斗,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是看看李世民和李建成手头的兵力,很明显李世民一点儿也不占优势。

李建成那时候是李渊立的太子,他手里的兵力,可不是一般王爷能比的。

李世民身为秦王,身边当然有不少支持者,不过他主要依靠的兵力,大都是唐朝的正规军。

就在这个时候,唐朝还在忙着平定各地的反叛军,而支持李世民的部队呢,也正好在到处打仗,所以没法随时响应李世民的命令。

从这儿能看出来,跟太子李建成比起来,李世民还是处在不利的位置。这也是很多专家对李世民怎么能在玄武门偷袭成功感到不解的一个原因。

那时候,李世民手头就只有800人的兵马,可李建成加上齐王李元吉那边,兵马少说也有3000人。人数差这么多,李世民到底是怎么做到翻盘,把劣势变成优势的,真是让人好奇。

另外,要是秦王李世民选择和太子硬碰硬,那他能得到的支持可就少了。毕竟,李建成是李渊的大儿子,还是李渊自己立的太子呢。

就凭上面说的这两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就已经很稳固了,就算李世民在明面上赢了,不管是老百姓的心还是朝廷里大臣们的想法,都不会站到李世民那边去。这种局面也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对那时候的秦王李世民而言,暗杀是相对来说更加保险的一个手段。

杀掉对手后,李渊就自己动手,把他立为了太子,这样一切就合情合理了。同时,也给自己的皇帝之路铺平了道路,免得以后出什么岔子。

这次埋伏攻击非得进行不可,但两边实力悬殊,不能小看。这里面肯定有个能改变整个局面的人,而那个人就是常何。

常何那时候是玄武门的守卫头头,管着那里的禁军。这场早就计划好的偷袭,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李元吉,都得重视他这个角色。

李世民打算让常何暗中安排人手,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想靠常何来确保自己的安全,给自己当保镖。

但最后,常何决定站在李世民这边,帮他进行这场较量。他不仅悄悄放李世民的800名士兵进城,还协助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

可李建成和李元吉对常何的那份信赖,到头来却像一把锋利的刀,砍向他们自己的脖子。常何的墓碑上刻着这么一回事。

七年的时候……让他在北门负责带领长期值守的健壮士兵;到了第九年的六月四号,又让他全权负责北门的事务。

这里说的七年、九年,就是武德年间的第七年和第九年,而那个六月四日,正是玄武门发生大变的日子。

常何以前跟着李建成打仗,他卖力干活,一点点赢得了李建成的信赖。特别是在和刘黑闼对战时,他成了李建成的得力助手。有了这样的交情,李建成自然不会轻易怀疑他。

可没想到,常何却成了李世民成功对付李建成的一个重要帮手。正因为常何在,李建成才毫无戒心地走过了玄武门,结果让李世民一下子就得手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赏赐给常何好多金银财宝和高职位。有了李世民的关照,常何的前途一片光明。

一个人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宽度,往往影响着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常何因为自己有眼光,才一步步升为了左武卫大将军,要不然,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全盘皆输。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